家乡的召唤
来源:作者:王德亭时间:2014-02-14热度:0次
家乡的召唤
王德亭
无论如何,你要回去一趟了。
几天前,你收到了一张请柬,出入村口的大路要改造拓宽,并建一座牌坊,你被作为在外打拼的一个列为邀请对象。这份请柬上写明了捐款倡议及捐款截止日期。
你心里五味杂陈。家乡这些年与你有什么来往?什么时候会记起你?打井,顺水管,修路,总会向你发出邀请,你俨然是一个人物了。俗话说:“有钱出钱,无钱出力”,还有一句话叫“有权出权”,手握权柄的人也能为父老乡亲们办点事,如果想办的话??上沂且唤椴家拢趿褂邢?。这时候,既不用提泥兜,也无需搬砖,力气是不必出的。
这个世间,人们大概有“两怕”:一是命,二是钱。除了这两项以外,恐怕还没有哪一个“要”让人感受到威胁。凡有人向你讨钱,总要感到肉疼,因为你自归为良善之类,但还没有修炼到“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地步,一提出钱,总要想起自己没有混好,心里总有些许的委屈,种种的计较:拿多少合适?有多大荷叶包多大粽子,怕被乡亲们看低;打肿脸硬撑,又不是你做人的基调。跑在前头,与在外混的人也是一个参照,怕“下着雨泼地——假积极”的帽子压头。
捐还是不捐,这不成问题。没有人伸手向你要。这是放弃的理由吗?你想,人可以放弃所得,放弃权利,但不能放弃付出,放弃义务。
况且,家乡遗弃你了吗?
回乡的路只有一条。你没有多项选择,只有“单选”。
阴霾已困扰了家乡四五天,它并不因为城市乡村而两样看待。烟锁雾绕,烟气呛鼻。
你走上进村的路,二车道的进村路,已用水泥混凝土筑好。不远处,吊车挂起一支长鞭,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个阴霾的天气,阻滞了鞭炮的脚步,沉闷的响声很快被阴霾吞没,青烟为空气增了几分污浊。按照乡村的旧俗,人们盖房安门,一般要在门框上写副对联:“黄石公择就吉日,姜尚父安定祥门”。今天回来的可真是时候,牌坊的基座刚刚安好。
一个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总要有一种归属感,你众里寻她,职位,金钱,权力,职称,这些显然都不是。对于生活,它们可能是构成改变你的元素,但它们却不是你最终的归宿。
出了你该出的,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原来,一个人的归属,是在血肉里熔铸着的。她在一个人下生时,就打上了生命的胎记。一个人无法选择故乡,正像他(她)无法选择父母。牵挂是一份未了的惦念,并不一定要等到“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也未必要等到客死异地,埋骨青山。捐款,是为了尽上本分,不是为了流芳百世。生不立传,活人立碑就好吗?其实,你厌倦把自己的名字刻入石头。
家乡的文化厚重。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故城所在地,辅佐周文王、周武王创下周朝八百年基业的姜太公封齐立都建国,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你的村在齐国大城东北部,临淄中国东周墓殉马馆笑迎八方宾客,古殉马展厅展出古战马一百余匹,1980年代就开启了开放的大门。刘海粟先生题写的“殉马奇迹天下无”堪当其配。在乡亲们脚下,还踩着二十多座贵族墓葬。他们出入门户,进出村庄,脚下踏的都是文化。
这曾是乡亲们的骄傲,也是你的,一直都是。
你想像着宽阔的出村路延伸出去,把人们运载四面八方;你想像着石门牌坊巍然屹立,承载着乡亲们出入平安、幸福吉祥的期望;你想像着绿树簇拥的道路,安雅幽美。
没有嫌弃子女的父母,这世上还有不嫌弃父母的儿女吗?故乡,是在他乡看到的乡亲们脸上安泰的笑容,是掐一朵故土的菊花,泡进异乡的茶杯里的袅袅清香。故乡,既没有人提起,也没有人忘记,但它已写进了你的血脉和骨肉,化为生命的基因和密码。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