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的小兰子
来源:作者:房崇新时间:2013-06-11热度:0次
22年前我跟小兰子在一个学校读高中,22年后再见到她时,在中石化仪征化纤公司算是小有名气了,大家都熟悉她的名字,更熟悉她的歌声。平时教了很多的新老学员,在外获了很多的奖,也早早成了中国音协的会员。这些她自己却从来不觉得,每每听到赞美之词都是莞尔一笑,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那种神情有点腼腆,更多的是平静中透着一份安详,也因此熟知她的朋友、同学总喜欢称呼她为“小兰子”……
小兰子从苏北里下河的水乡来,那时在农村老家,极少有孩子去学音乐,即使后来大学扩招有学音乐的,但学声乐的小兰子应是第一人,也是后来多少年后唯一从那个偏僻的农村里走出来唱美声的女孩,县里至今好像就她一个。那时家长把上大学,视为改变孩子命运的一座独木桥,做父母特别光荣!特别欣慰的是国家政策可将农村户口转成城市户口,因此拿到牛皮纸封的录取通知书,全村子都沸腾了!并不宽裕的父亲倾其所有,在家门口的院子里办了个全村宴。
为学音乐小兰子吃了不少苦,从乡下出来,四处奔波,四处求学,拜师学艺。大学读完了,她说她本来可以做个学校的音乐老师或者到文化部门做个群众文化管理的差事,也曾过一些省、市文化部门主动找上门聘请她。但她自从毕业后就一直在仪征化纤公司艺术团为工人唱歌,一唱就唱了20多年,成了一名企业文化传播者,现在除了自己坚持在一线教声乐外,经常加班加点排节目,组织文娱演出,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平时还一直在做老年大学教育和管理工作。
在与小兰子的接触中,我慢慢读懂了她一个普通纯真的心,她把自己专业、热情、善良和爱心都投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很感触她对音乐的简单质朴的理解和追求…….
或许是因为求学求艺谋取生计的艰辛经历,小兰子把平淡的生活当成音乐,把诗意的音乐当成生活。这一点让我在这个浮躁不安的年代,看到了她把内心的那份真善美带到了自己的歌声里,带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真正唱歌的感觉是自然而然的,在自然的环境里,自然的心情,唱出自然的声音。她说唱歌给别人带来快乐,其实就是给自己带来快乐,就像帮助别人实际上就是帮助自己成长。在仪征化纤公司老年大学,开设了20多种专业的群众文化班。每年开学便有上千人报名。丰富多彩的各类艺术培训活动,成了仪化公司退休职工的生活乐园。小兰子性格温和,举止优雅,热心助人。在做好日常教学管理的同时,经常与老职工谈心交流,好多的老年学员都跟她成了忘年交。她在心里把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退休职工当长辈相待,平时留心老年学员的各种心理需求和困惑,细心琢磨了如何开一些适合老年人自娱自乐的课程,开展一些课堂互动节目,自发组织一些展览观摩活动,让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愉悦。
也因为唱歌,小兰子让周边人都认识了她。很多职工带小孩上门请她业余时间教唱歌的日渐增多。但她似乎并未把自己等同于那种培训机构来看待。一直坚持不带学生,说自己不会带徒弟,担心误了孩子。但还是屡拒屡来,无法爽约。下了班开始带小孩学声乐、学唱歌,有时竟不知不觉到了晚上九、十点钟还在与孩子在一起,其实已经早到结束的时间了。她从来都记不得是否要学费,哪个孩子有没有给钱,久而久之就跟孩子融在了一起,像朋友,甚至像恋爱一样,与他们成了忘年交了,也就什么都忘我了。朋友都说她傻,不现实。她每次都仍然是莞尔一笑,不当回事,总是说这种感觉最好,跟孩子在一起自己心里很快乐,我把声音传递给这些天真的孩子,孩子的童声再唱出来真是一种天真无邪的天籁之音,每次自己都感到从未有过的年轻和畅快的感觉!
生活在这个小城,并没有闭塞她的思想和学习,她经常学习到深夜,常常参加一些演出交流,每有一种新的体会她就会与朋友交流,与学生共享。有一次她突然认真地跟我说一个想法,说自己想选一些孩子成立一个童声合唱团,自己花钱,不搞盈利性的经营。只是感到童声留给她的梦很美,她想把自己一辈子积累的音乐教育经验,投身到童声声乐教育之中。不为什么,只为自己心里一个梦!
我感到这是一个很纯粹的想法,在这样一个圈子里,她的内心很安详也很真实。原来她不傻,在这个企业里工作了几十年,她有自己简单的快乐,自己心里的梦想!
她的民美唱法已经很好,也曾隔三差五地获得过一些奖。但她从没有想过要出名,要开演唱会,要去包装要进那些大大小小的市场。我开始常问她为什么不走出去迎合,她说自己从没有想过融入。她说唱歌是一种心情,一次与自己心灵的对话,演出是一次与观众内心共鸣的互动。音乐是什么,她说是快乐,一种精神向往。为唱而唱会感到累,心中并无快乐。
我不懂音乐,但我第一次听她唱歌是22年之后,我感觉到美声其实离我们的内心很近。她说音乐是通人性的,也是无界限无等级的,是一种世界语言。她的嗓子是永远带在身边的乐器,随时给自己,给身边普普通通的工人带来她真善美的歌声,带来生活的快乐!一个人在唱歌和听歌里找到无忧无郁的快乐,那可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呵!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