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当年国民党抗战中的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驻扎在铅山县两年多却鲜为人知。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更加有效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入侵,国民政府将全国军队进行整编,将中日交战地区划分为五个作战区域.,战区的首次划分是于1937年8月的“七七”泸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开始之际建立的。随着战事的扩大,后又改划八个战区。1938年10月又增加调整为十一个战区。第三战区的划分是以江苏与浙江两省,后来战区扩大到安徽南部、江西赣江以东和福建。是捍卫京城(南京)的重要战区。三战区经历参与了淞沪会战、浙赣会战等激烈战役。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驻上海昆山。随着战事变化,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先后退迁苏州、常州、屯溪。1939年春迁江西上饶的皂头。1942年4月浙赣会战开始,司令部又迁往福建的建阳。1943年5月在抗日战争最艰苦最关键时刻迁往经济相对繁荣交通便利的江西铅山,司令部驻铅山五都,下属机关则分布在铅山境内各地。直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才从铅山陆续北迁杭州与江苏徐州,改为徐州绥靖公署。至此在抗日战争期间,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1943年5月至1945年9月迁驻铅山历时两年零四个月??谷照秸だ?,三战区司令部在杭州结束。据称当年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的官兵,家属随员和跟随的生意人在铅山各地有10万之众,一时间铅山各地人满为患。尤其是县城河口、永平、石塘、陈坊、汪二等地,带来了一段时间的畸形繁荣!
根据本人几十年来收集的历史资料和个人回忆文章,整理编辑当年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与下属机构在铅山和周边县驻扎及一些活动情况,以馈读者。
司令长官顾祝同公寓——五都乡黄蜂窝。
副司令长官上官云湘公寓——五都乡港洲
苏联顾问室——五都乡陈家坞欧家
美国顾问室——杨村乡长生殿
司令长官司令部办公厅、机要室——五都乡荷港周家
司令部参谋处、联秘处、卫生处——五都乡林家
荣军管理处——五都街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副官处、总务处、经调处——五都乡苏家
军委会第三宣导组——五都乡陈家坞欧家
第三战区交通处、通讯兵指挥部——五都乡石盘渡
第三战区政治部——上饶汪家园
军政部第五军监局——上饶杨家湖
第三战区兵站总监部——石溪乡裴村
第三战区干部训练团——铅山鹅湖书院
第三战区省际贸易联合办事处——鹅湖乡公果
《前线日报》社——永平镇北门外霞落街郑家祠堂
红十字会三战区卫生处附属医院——五都乡“白蛇院”寺庙
第三战区训练补充大队——永平镇
第三战区宪兵十五团、二十三团——永平镇
第三战区铅山警备司令部——永平镇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调查部——永平镇
第三战区军法执行监察部——永平观音石
第三战区军政部第六被服厂——石塘镇斋堂
第三战区兵站总监部分站第一粮库——永平镇霞落街
第三战区兵站总监部分站酒精厂——河口镇赤岩村
军政部江西军人监狱——永平落霞街祝家
联勤总部第三战区通讯兵指挥部——五都乡下坂、李家、候家。
工兵指挥部、陆军工兵独立第一团——永平镇安洲
第三战区军政部第六重伤医院——河口镇韩家、?;菹缬菁业?/p>
军政部陆军担架兵第二团、东南补给区司令部——?;菹绮窦也杭拔宥枷纭⒀畲逑绯ど宓?/p>
宪兵第八团、十五团——永平镇城隍庙
第三战区第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部——汪二乡荷田
战时青年训导团东南分团——福建崇安县老鼠岩
青年军东南编练分监部、中央干训团东南分团——横峰县莲荷
国立战时第三中学(第三战区招训分会掌管)——铅山陈坊乡
第三战区长官处卫生处卫训班——弋阳县叶家垻
随长官部办公厅搬到铅山的机关林林总总不知其数。办公厅和其他单位一样都是借用民房。把民房都隔成几个小间,几个工作内容相同的人挤在同一室内办公。在门口挂上牌子:有长官办公室、随从室、收发监印室、卫生室、会客室、会议室和机要室。这六室都挤一一栋房子里。机要室由于人多,设在毗邻的另一栋房子里。
长官办公室,顾名思义是司令长官办公的地方。室内长桌上首备有座椅,却经??兆?。顾祝同只有每周二、周五才来上班,其余时日均在五都黄蜂窝的官邸。
顾随带身边的是许夫人,他还有几个姨太太。在五都也找了一个小老婆。那时已年逾花甲的第三战区军务处长陆骏声在铅山五都也找了一个小几十岁的乡村小姑娘为妾。顾不闻不问,因为自己都是如此,没有以身作则,所以难以开口干涉。
第三战区的交通处是长官部的八大处之一。驻铅山永平城外的石板渡。由于交通部规模大,人员多,事情杂。交通处下设三个科。第一科通讯。主管通讯台,连排的调派,通讯联络和通讯器材的调拨。第二科交通。主管三战区所辖各省的公路、铁路的修复,养护和破坏(根据战时的需要)监督等?;垢涸鹩土?,交通器材运输调拨和交通处汽车车辆的调派工作。第三科总务。主管会计、财务、和人事以及文件收发事务性工作。
第三战区卫生处迁到铅山后逐步进行了扩编,增加人员设备。还创办了一个小型医院,地址选在铅山五都附近小山边的一个寺庙里(白蛇院)。名称为长官部卫生处附属医院。以红十字会医疗队名义主持该医院工作。这个医院有住院收容治疗功能,能做截肢开腹等大中型外科手术。日冦战俘中佐中野亦男就在此医院做了截肢手术。1941年皖南事变后,新四军中的一些重伤员也送到在?;萃跫遗闹厣艘皆航兄瘟啤@缧滤木Ф铀玖钫耪さ?。第三战区在金华白龙桥有一个军政部军医人员训练班。在弋阳叶家垻开办的卫训所就成了金华的第二卫训分所。1940年1月1日首批学员一百余人从金华军医人员训练班转到弋阳卫训所来受训学习。
铅山县西南小镇陈坊因为出产连史纸,历史上曾经辉煌上千年。三战区司令部搬迁铅山后,在陈坊镇开办了“国立第三战时中学”。由三战区招训分会掌管。和“国立玉山中学”统称“战中”?!罢街小贝窗斓哪康氖俏杖菖嘌傧萸吹氖аб登嗄辍?/p>
由于“战中”创立在非常时期,从1944年8月开始筹备,到10月1日,短短二个月时间陈坊“国立第三战时中学”就开学了。由于时间短,困难重重,一切都显的苍促。校舍:借用三战区原干训团学员总队的房屋为校舍。教学:招收来自东南各省沦陷区的失学失业的学生。原订招收各地送来1300多名学生,后因经费来源等捉襟见肘,甄别来自非沦陷区的300多名学生不准入学。学校设高中,初中两部。普师、高职两科。计有高中,初中各六个班,普师、高职各四个班。每班50人,共二十个班,学生一千人。教师:征聘教员更为困难。后经多方联系,择优聘请教师52人。其中大学毕业的33人,专科毕业的16人,军校毕业的3人。后来,“陈坊战中”发展到教职员工140多人,学生1500多人,设有30多个班级。教职员工大部分由沦陷区逃亡来内地。通过各种渠道被吸收到学校来。陈坊地处偏僻山乡,距县城远,交通不便,生活艰难。好在大家都有一颗抗日救国之心,共赴国难,以工作学习为重,师生也都能过艰苦的清贫生活。
1945年8月日本鬼子投降,抗日战争全面胜利 。陈坊“国立战时中学”亦于这年9月间迁往玉山县城内,改称为“国立玉山中学”。
早于第三战区司令部迁来铅山的军政部第六被服,于1942年5月1日在铅山石塘镇落户。至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7月石塘被服厂历时四年另九个月。厂部及下属机关常驻石塘的官兵、职员、工人、家属两千余人。官兵来自全国各地,职工大多数是苏、浙、皖和南昌市外逃的难民。四年多来预计生产单军服120万套,棉军服16万套,棉被12万套,为支援当时的抗日战争,石塘被服厂工人作出了贡献。
第三战区办公厅秘书黄袍云写了一首律诗明志,曰:
相逢之地在天涯, 古渡衰阳夕照斜。
号角声哀吹落木, 江村人寂乱啼鸦。
铜途荆刺几经过, 尘海难平总有波。
春风秋雨月明夜, 多少离人增乡愁。
闻鸡起舞志更坚, 卧薪尝胆仇心田。
终有河山光复日, 死安生慰歌当年!
2015.6.25
联系地址:铅山县老年体协
联系电话:13517932662
(编辑:作家网)